答谢中书书教案
生活爸爸网整理答谢中书书教案,希望对您的日常生活,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,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文章仅供参考,更多希望您实践中求知,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答谢中书书教案吧。
答谢中书书教案一
教学目标
1、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,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,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2、小组合作,赏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,并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景象。
3、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,如“乱”“竞”等字。
4、 背诵全文,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。
5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。
教学重点
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,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。
教学难点
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。
教学过程
一、导语设计
同学们,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?也许你们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,无暇欣赏,但当你抬头远眺的一刹那,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。天的晴朗,地的广袤,山的挺拔,树的健壮……无不让你心动神摇。今天我们学习的《答谢中书书》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,让我们一同去欣赏。多媒体显示课题《答谢中书书》。
二、作者及写作背景、文体简介
多媒体显示
1、题解书即书信,古人的书信又叫“尺牍”或曰“信札”,是一种应用性文体。
2、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:陶弘景,字通明,自号华阳隐居。南朝梁时文学家,道教思想家,医学家。37岁辞官隐居于茅山,继续钻研学问,炼丹习道,并遍游名山,寻访仙药。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,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,时人谓为“山中宰相”。著有《陶隐居集》。
3、作品背景:
南北朝时,因政局动荡,矛盾尖锐,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,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。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。表明自己所好,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。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(谢征)的一封书信,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,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。
三、指导学生朗读课文,整体感知文意
1、 学生听读,掌握字音、节奏。读毕,教师出示朗读节奏:(略)
2、 学生大声朗读,品味四字句的节奏。选一学生读课文,其余同学点评。
3、 学生齐读课文。
4、 学生自由读课文,对照注释,借助工具书,理解文句,整体感知文意。
5、学生读课文,口头翻译课文,画出疑难句。
(1)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,解决疑难问题。教师巡视酌情指导。
(2) 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,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,理解文句。
(3) 理清文章思路,指导学生背诵。
四、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,想象文中的画面,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,体会文章的意境。
五、品味、探究作者是怎样描绘景物?
六、深入研读课文,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1、提问: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?
学生各抒己见。教师点拨:
2、学生齐读课文,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七、课堂小结。
八、布置作业。
1、背诵并默写课文。
2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副画面?请写一段赏析的文字。
答谢中书书教案二
一、教学目标
1、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、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。
2、能够有节奏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,培养学生朗读能力;
3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,语言的精练,优美的意境,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。
4、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,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。
二、教学重点
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,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;
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、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。
三、教学难点
理解文章优美的意境。
四、教学方法
诵读法、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学习法;
五、教学准备
多媒体课件
六、教学过程
(一)、教学导入
(二)、明确教学目标
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,学生齐读。
(三)、朗读训练
1、多媒体配音示范朗读(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,语调,感情等);
2、自读课文,提示学生注意模仿朗读的节奏、语调、感情等;
3、指名朗读课文,教师稍做点评;
4、分两大组进行朗读比赛;教师做出评价;
5、全班齐读;
(四)、文本解读
1、自主学习,整体感知课文内容。(幻灯片出示问题)
教师提示: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,边读边思考:
(1)、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,请用一个词来概括?
(2)、文章可以分为几层?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层意?
(3)、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布局的?
2、合作、探究学习,感悟文章之美。
1)、感受文章的画面美(幻灯片出示问题)
教师提示:默读课文,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:
(1)、文中一共描绘了几幅风景图画?结合课文内容,给每一幅风景图画取名。
(教师举例,如:高峰入云图)
(2)、根据课文内容,想像文中的画面,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画面。
2)、感受文章的意境美(幻灯片出示问题)
(1)、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优美的意境。细细品味文中写景部分,分析文章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?
(2)、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川之美的?
3)、感受文章的语言美(幻灯片出示问题)
文章语言清新凝练,言简意赅,极富特色。细读课文,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,并说一说,好在哪里?
见底、乱(“乱”可不可以用“齐”来替代)、跃、实是”等词语。
4)、感受文章的人情美(幻灯片出示问题)
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你是怎么知道的?
3、质疑问难:
你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,还存在哪些你不理解的问题,请大胆的提出来?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。(鼓励学生大胆质疑,师生共同讨论释疑)
七、知识迁移:
1、教师提示:这篇课文不仅景美情真,语言凝练,而且在写作方面给了我们不少启发。请同学们回顾一下,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呢?(学生归纳,教师板书)
2、练笔:教师播放一段有关长城的视频影象,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写景、寓情于景的方法写一段文字。
3、朗读学生作品。
八、小结
九、作业
1、背诵课文;
2、完成题组训练;
答谢中书书教案三
学习目标
1、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,背诵短文《答谢中书书》。
2、赏析景物描写,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3、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,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。
学习难点
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,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
学习过程:
一、预习、导学
1、找资料,了解作者。
2、把“书”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写下来
3、初读文章,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。
夕日欲颓( )未复有能与其奇者( )
4、学生朗读课文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文句,读出节奏、韵律、情调。
山川/之美,古来/共谈,高峰/入云,清流/见底。两岸/石壁,五色/交辉。青林/翠竹,四时/俱备。晓雾/将歇,猿鸟/乱鸣;夕日/欲颓,沉鳞/竞跃。实是/欲界之仙都。自/康乐//以来,未复有/能与其奇者。
二、学习、研讨
1、借助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。
五色交辉( ) 四时俱备( ) 晓雾将歇( ) 夕日欲颓( )沉鳞竞跃( ) 实是欲界之仙都( ) 未复有勇与其奇者( )
2、对照课下注释,理解文句,整体感知文意,并划出疑难词句。重点翻译下列句子。
山川之美,古来共谈。
未复能有与其奇者。
夕日欲颓,沉鳞竟跃。
3、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,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。
第一层 句,总起句,以感慨发端。
第二层从 到 ,描写描绘大自然中景之美。第三层 ,感慨自然之美景。
三、深入探究
1、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,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?又是怎样描写的?请同学们小组合作,反复阅读课文,用下列句式说话:
“我从文中 句中,读出了 之美,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。”
示例:我从文中“晓雾将歇,猿鸟乱鸣;夕日欲颓,沉鳞竞跃”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,作者写出了“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,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;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,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。”的热烈欢快的晨景,和清静幽寂的暮景。
2、“晓雾将歇,猿鸟乱鸣;夕日欲颓,沉鳞竞跃”这一句中的“乱”字,让人想到混乱、乱七八糟,这个字是换成“齐”“共”等等好不好?为什么?让学生思考回答。“沉鳞”指什么?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
3、本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说是美妙至极,请你试举一例阐述一下“妙”在何处?
4、“实是欲界之仙都。自康乐以来,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”以作者的感叹总括前文,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?
5、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四、积累迁移
1、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什么?
2、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什么?
3、能概括全文主题的句子是什么?
4、文中用简洁的语句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什么?
5、这篇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?
以上就是关于答谢中书书教案的全部内容,再次感谢您的阅读,祝您生活工作顺利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©2020 生活爸爸网 版权所有
网站地图 tags 备案号: 鲁ICP备2022020657号-4 鲁公网安备 37061202000340号
联系邮箱:896745398@qq.com